1. 美邦
不错,原材料比如衬衣都是全棉,设计上也学会了ZARA等国际快速时尚品牌的路子,不过设计款式上感觉有时过于前卫,比如印制的图案。或者是衣服的口袋设计,或者是拉链过多,是不是跟做拉链的公司签了战略合作协议?
不过我比较讨厌不该出现拉链的地方有拉链,而且有些图案弄得过于复杂,完全忽视了21世纪应该遵从的简单、自然、和谐风格。
其高端品牌ME&CITY我感觉运营的并不成功。因为很多商务装也休闲化了。
这就好比Jack&Jones 和SELECTED一样,感觉SELECTED生意应该不是太好。
作为上市公司,希望美邦再接再厉,把质量做扎实,因为后面我要批判一些洋牌子,衣服的原材料实在比较差!!!
估计这些洋鬼子还在以10年前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品味——只重面子不重里子!
至从发现美邦的衣服越好越合适,就尽量不去优衣库了。
而且还成了美邦的会员,基本上现在美邦成了我最经常去的地方,当然每次也还是要贡献点。
上周还去买了一件鸭绒含量80%的马甲,才近400元。
跑去看看法国的斐乐同样的马甲,居然要价1200元,而且还没有任何折扣,简直是Crazy!太不亲民了!
2. 优衣库
尽管是来自日本的品牌,不过其衣服的用料绝对可靠,穿起来舒适度还是很好的。
上周还去买了一件纯羊毛的毛衣。
喜欢去优衣库还一个原因是自己个子不高,所以来自欧洲那些品牌(比如ZARA, H&M等)很难买到合身的。
当然优衣库还有两个两点值得我们的商人学习:
A. 服务
B. 衣服外观设计去LOGO化,我想这才是真的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,而不是弄个很大的Logo,
把顾客当做自己的移动广告牌!
当然最俗套的莫过于把自己的名字秀或者印在衣服外面,我看这简直比凤姐还要凤姐。
3. H&M
首先是款型不太适合我,倒是适合180cm以上的男士。
再次就是很多面料不够纯真,比如冬季服装填充物居然还有100%的聚酯纤维。当我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石油等化学品。
4. 海澜之家
同样是上市公司,面料和做工应该是用功了的。
由于南京路上没有,所以去的很少。
去年买过几件外套觉得不错,西服套装性价比也很高,相对于雅戈尔而言。
5. ZARA
来自欧洲的品牌,跟H&M一样,款型不适合我。
不过,作为对服装时尚的兴趣,还是经常去看一看。
6. 雅戈尔
老品牌,同样是上市公司。
正装为主体,很少买。
质量应该不错的。买来送人是个好选择。不过自己买衣服是自己穿,所以也很少光顾 。
7. 斐乐
并没有列入全球10大奢侈品牌,不知道为何卖那么贵?
反正我是不会买!
8. GAP
据说是美国蓝领工人经常买的,跑到中国来摇身一变,也升级了。
让我想到了N年前国人对麦当劳、肯德基的认知一样。
从来不买。
9. New Balance
难道就因为有个美国总统穿了穿,就变成奢侈品啦?那叫我们的习大大或夫人也穿穿雅戈尔或者大杨创世,难道就成了奢侈品?奢侈品是需要故事或者上100年历史的积累的。比如LV直接从英国皇室诞生,那是正宗的奢侈品。
反正我看国人是把它当做奢侈品啦,要不然一双运动鞋动不动上千,疯了!这是奢侈品的价格。。。有人可能争论说那个鞋子面料是什么高科技,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。
一双鞋子也是高科技,那你跟苹果ipad哪个更高科技呢?一双鞋可以买一个ipad啦!
满大街很多人穿的就是带有N标志的,当然很多人买的是仿冒的。
10. Tommy Hilfiger
美国货,中产阶级喜欢的品牌。
遗憾的是跑到中国来,就又升级了。
摆在高端商场里面。
上次去看了一件羊毛衫,标价2900元!
靠,我花400元买一件同质量的优衣库羊毛衫,还剩2500元,够我可以吃20顿牛排啦。
11. NAUTICA
据说是一个台湾人跑到美国创立的品牌。
应该不属于奢侈品,但是在中国也是奢侈品的价格。
几年前曾经买过一件T Shirt,花了近400元,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悔。
T Shirt 无论如何不应该超过100元。
12. Polo
ralph lauren
美国中产阶级的牌子。
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,买过几件T Shirt。
13. C&A
以前住浦西经常去中山公园的龙之梦,所以也经常去看一看,应该是平民的质量,平民的价格。
买得不多。
14. SPAO
韩国的牌子。
总是弄些毛绒绒的,不喜欢。很少买。
15. Bershka
ZARA姊妹品牌。
低质量低价格!
买过一双鞋,穿了10天不到,发现根本就不是牛皮,坑爹,应该TMD关门倒闭!
16. 七匹狼
货真价实。
上市公司。
17. 奥康
上市公司。
皮具应该货真价实。
正装皮带皮鞋非它莫属。
shannon
Nov 6th, 2015